(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高居全球首位,透析盛行率更是居高不下,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每年約有9萬人接受透析治療,但選擇腹膜透析者僅約6千多人,比例未達1成。響應國家加強推動腎臟照護與腹膜透析政策,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及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由鳳山醫院院長李建德帶領今(28)日舉辦記者會,邀請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黃志中、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及腹膜透析病友代表黃先生與會,傳遞透析治療新趨勢,分享高雄長庚開創腹膜透析免住院腎科經皮植管新模式的成果。
高雄長庚腎臟科團隊創新結合植管門診化與在宅醫療,透過醫病共享決策提升病人對腹膜透析的認識,翻轉腎友人生。(圖/高雄長庚提供)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腎臟病照護是政府推動「健康台灣」的重要目標,除了針對高風險族群推動例行腎功能檢驗外,也鼓勵以居家腹膜透析取代院內洗腎。腹膜透析讓腎友在家即可完成治療,兼顧生活品質與健康管理,配合全民健保編列逾4億元專款鼓勵腹膜透析,高雄市政府將結合醫療院所,持續提升市民對腹膜透析的認識與使用率。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鄭本忠醫師、許淳惟醫師示範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技術。(圖/高雄長庚提供)
高雄市立鳳山醫院院長李建德說,鳳山醫院作為高雄長庚醫療團隊的一員,積極推動腹膜透析照護,期望結合社區醫療資源,讓更多腎友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便利、安全的治療服務。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李文欽強調,腹膜透析讓洗腎只是生活中「多一件事」,而不是生活中「只有洗腎這一件事」!目前全台有9成洗腎病友仰賴院內洗腎,但實際上,居家腹膜透析不僅成本效益高,更能提升腎友生活品質,只要在家裡就能透過全自動腹膜透析機,在夜間睡覺時同時進行透析治療,不影響原有白天工作與日常活動,飲食也相較有彈性。
他說,近年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團隊更結合「植管門診化+在宅醫療化」概念,經醫病共享決策增進病人對於腹膜透析的認識,且創新打造腹膜透析免住院腎科經皮植管新模式,讓每位有需求的病人都能快速、安全啟動透析治療。
高雄長庚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迄今累計個案達82例,領先南台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醫師鄭本忠表示,過去施行腹膜透析,多數腎友得住院,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腹膜透析外科植管手術。現在高雄長庚整合跨專業團隊打造高效率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末期腎臟病友由腎臟科門診先行評估,若病況適合,安排急診入院,由腎科團隊以局部麻醉方式在門診完成植管,再經過幾小時留院觀察便可返家,達到「及時、安全、低負擔」的治療目標。
他指出,腹膜透析需要一條長期留置的導管,讓透析液可以進入並排出腹腔,利用腹膜作為過濾膜清除體內廢物和多餘水分。導管的放置方式有多種,傳統上多由外科醫師以開放手術或腹腔鏡方式進行。腎科經皮植管則是一種微創方法,病人在局部麻醉下,於肚臍下或下腹適當位置創造1-2公分的小切口,以穿刺針進入腹腔,搭配超音波輔助確定位置,即可透過導絲與擴張器將腹膜透析導管引入腹腔,完成植管。此技術,腎臟科醫師能直接在透析室或小型手術室完成,且傷口小、恢復快,方便病人提早開始腹膜透析治療,縮短等候手術室與外科安排的時間。
鄭本忠進一步表示,高雄長庚腹膜透析室成立於民國78年,完善的跨科專業照護團隊,包括22位專科腎臟醫師、12位腹膜透析治療師及8位營養師,提供腎友「全人照護」服務,迄今已有超過2千名病患進行腹膜透析治療,比例超過全國平均,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