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時事/日學者團進駐雲林 台日防災交流擦出新火花韌性教育再升級
2025-08-21
(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一場跨國的防災對話,正在雲林熱烈展開。來自日本各地的「日本防災教育學會交流團」13人,日前展開為期三天的參訪行程,深入雲林校園與社區,實地感受台灣在災害教育上的努力。縣長張麗善今(21)日特地出面迎接,直言「這是難得的學習契機,更是把雲林經驗推向國際的起點」。
張麗善指出,雲林地處西部沿海,長年面對颱風、地震、洪水等威脅,光靠傳統防災意識已不夠。縣府近年投入打造「防災教育科技中心」,引進VR、AR、AI與物聯網技術,規劃四大主題災害模擬場域,讓學生和居民「親身感受、實際操作」,把抽象的風險轉化為真實的學習。她說:「防災要從知識變成行動,從行動進一步變成文化,這樣社會才會真正有韌性。」
日本防災學習實踐研究會會長諏訪清二感性回憶,當年阪神大地震時,台灣曾伸出援手,如今再度來台,心中充滿感謝。他坦言,日本與台灣同樣多災難,面對地震、土石流、水患,兩國都有寶貴經驗值得交流。他特別讚許雲林把防災教育從小紮根到校園,認為這是日本也必須借鏡的做法。
交流團一行人走進石龜國小的防災教育科技中心,體驗模擬地震的劇烈搖晃,也參與防災地圖繪製、防災教室闖關與座談。從社區潛勢災害介紹,到實地操作演練,活動內容層次豐富,讓來訪學者直呼「比起書本上的知識,更能刻骨銘心」。
張麗善強調,防災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場長期社會工程。雲林這些年把校園、社區、專業團隊串連起來,形成一股「全民防災」力量。這次日本專家實地見證,不只是單純的參訪,更為未來台日防災合作奠下基礎。她說:「今天的交流,不只是彼此認識,更是攜手打造安全未來的開始。」
此次跨國交流,既展現雲林防災教育的創新成果,也讓國際專家看見台灣面對災害的決心。教育處指出,未來將持續透過國際交流,把防災教育深化到課程與生活,讓「韌性」不只是口號,而是雲林人的日常習慣。這不僅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優質教育」的精神,更替下一代建構一個更穩固的安全網。(圖/記者廖承恩翻攝)
精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