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如萱/台北訊)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第6屆「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自11月22日至12月14日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登場,(22)日舉辦開幕活動,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策展人林宏璋、協同策展人吳文翠、攝影家劉振祥、MeimageDance藝術總監何曉玫、頑石劇團藝術總監郎亞玲及臺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家田;政治受難者前輩張則周、陳中統、楊碧川、陳欽生、吳俊宏、洪武雄、高金郎;政治受難者家屬潘信行、戴康衢、歐陽煇美、李桂芬、黃旭宏、楊雄鎮等貴賓出席。
人權藝術生活節自11月22日起至12月14日登場。(圖/國家人權博物馆提供)
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以「未竟之路:聲生不息的迴音」為主題,由資深藝術工作者林宏璋擔任策展人,邀請來自義大利的「未竟學院」、蘇俊穎掌中木偶劇團、草屯大眾女子樂團、台北辰揚會、林座、北區暖暖蛇共學團、Jazzy Dance、陳維寧、MAGDALENA ZIEBA、Betty Apple、梵體劇場、頑石劇團、午夜出口工作室及森林聚落等20多個表演團隊,帶來一系列音樂、舞蹈、歷史劇場、沉浸式戲劇等節目,並展出「台上街上:劉振祥的社會劇場檔案」視覺展,期盼讓歷史與記憶在當代民主語境中重新迴盪與再次詮釋。
街頭劇場-於新北市區的街頭演出。(圖/國家人權博物馆提供)
一早藝術生活節以街頭行動劇場揭開序幕,活動從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出發,由「采苑混聲合唱團」,結合「梵體劇場」的舞踏表演及莊敬高職學生的演出,並在捷運「大坪林站」前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途中,進行街頭行動劇場表演,同時由「何曉玫MeimageDance」舞團展演《人權默島進行曲:樂為臺灣人》精華片段,共同回應關於自由、記憶與尊嚴的核心議題。
人權藝術生活節「台上街上:劉振祥的社會劇場檔案」視覺展現場。(圖/國家人權博物馆提供)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致詞時表示,人權館本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場域,它背負了在臺灣歷史上非常黑暗的記憶,「人權生活藝術節」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和價值,期望透過藝術與文化的擴散,讓更多民眾參與、了解臺灣的過去與歷史,讓我們得以獲得守護下一個世代幸福與自由的力量,並讓我們所珍視的民主價值得以延續。
街頭劇場-最終站-景美紀念園區大合照。(圖/國家人權博物馆提供)
策展人林宏璋表示,這次人權藝術生活節以「平等自由」作為核心理念,《未竟之路》是展演藝術的政治行動,強調主動參與,打破觀看跟表演的界線,鬆動劇場跟社會的階層,並利用眾聲去想像未來,讓未來成為你我彼此共同的想像。
「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所有活動均為免費索票參加,此外,也特別為持有文化幣的青年觀眾設計文化幣索票,每一檔節目並備有驚喜小禮,鼓勵青年朋友踴躍參加。詳情請至ACCUPASS網站搜尋「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並請鎖定「人權藝術生活節」官網和臉書專頁,掌握最新活動資訊。【「未竟之路:聲生不息的迴音」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
時間:2025年11月22日(六)至12月14日(日)(週一休園,週二至週日09:00-17:00)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官網:https://hrftw.nhrm.gov.tw2025人權藝術生活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hrftw/。(圖/記者林如萱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