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墨雲玄雅—陳俊合書畫展」即日起至12月7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雅軒展出,開幕式訂於11月30日下午2時30分舉行,12月6日下午3時30分導覽解說,誠摯邀請各界共襄盛舉,一起感受書法、水墨與色彩相映成趣的藝術魅力。
今年甫自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屆齡退休展出藝術工作者陳俊合,1960年生於「芋仔蕃薯」小康家庭,青少年階段即對運動、書法、繪畫、攝影與園藝等領域懷抱濃厚興趣。國小時恰逢臺灣開始進入三級棒球狂飆時期,眷村旁虎風棒球場成為孩童時逐夢的場所,但父親擔心瘋棒球影響課業,因此嚴格督促每日寫一篇書法,且在當年居住臺北市的伯父寒、暑假引領尋訪畫廊、博物館等場所觀書賞畫循循善誘下,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加上母親鼓勵他追尋內心真正熱愛的事物,使他得以在藝術的道路上持續探索、不斷前行,陶醉於書畫藝術。
1970至1980年間,陳俊合經歷多次關鍵機緣,汲取豐富的藝術知識與技能,逐步建立個人價值觀與美學素養。國中時因社團分配進入國畫社,開始臨習《芥子園畫譜》的山水與四君子。後續在李秦元、張文榮、金哲夫、廖燦誠、洪敬雲等諸師長的素描與水彩教導下,藝術技巧日益精進。且至今仍懷念高一暑期時,被遴選代表參加高雄市寫生隊,雖僅一週與各校菁英及名師朝夕寫生學習交流相處,卻更加拓展了視野與實作經驗。
1977至1980年間旅居台北,陳俊合有幸向廖燦誠、杜忠誥、王財貴等名師學習書法,深入理解書藝之筆法與精神,更大量閱讀相關書籍與碑帖。退伍後與李春祈習水墨,並師事陳福蔭學習篆書,在其「名人書法,書法名人」的提點下,自1993年起利用晨昏時光勤奮研習書法,廣泛臨碑習帖、抄經錄詩,至今已累積261本手稿,成為人生最珍貴的養分與修為歷程。
50歲前陳俊合專注於傳統水墨與寫生表現;爾後受趙占鰲、洪根深、陳文龍等老師提點與鼓勵,逐步轉向融合抽象與現代語彙的創作實驗。以水墨的「疏密、輕重、濃淡、粗細」為基礎,結合書法線條與色彩元素,運用潑、灑、拓、印、染等自動性技法,並嘗試非傳統水墨媒材,突破筆墨框架,探索氣韻生動的視覺語言,展現獨具個人風格的藝術面貌。
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與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黃志煌表示,陳俊合是港都高雄一位早期報導體壇盛事靈魂人物的民生報資深記者,曾幾何時受到伯樂慧眼重用,轉進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服務,發揮不世長才,每每及時奉獻令人驚豔的睿見,功在臺灣乃至國際。閒暇之餘,也早已沉潛深耕於書畫的紮根與創作中,成果豐碩,普獲各界肯定,參加延墨書會、澄清湖畔雅集與高雄市中國書畫學會,榮膺會長、理事長,卓越領導弘揚中華書畫文化。
黃志煌指出,如今青絲成鶴髮,功成身退解甲歸田,藝壇同好萬分興奮,一臉笑容可掬、勤快為人拍取精彩鏡頭的陳俊合,總算水到渠成成為雅軒「墨雲玄雅—陳俊合書畫展」的主角。我們樂見其展示多年來的積累成果,數十本樸拙老練、自在無礙的隸書、楷行線裝本,還有灑脫浪漫如不羈之舟的具象與抽象的彩墨,在在體現其天縱不凡的藝術天賦與才學,以及精湛絕倫的生命美學。(圖/記者李靜音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