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隨著智慧製造成為全球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小型製造企業需藉助AI與數據管理以提升產線效率及品質一致性。多數企業面臨人力短缺、導入成本高昂及缺乏導入經驗等挑戰,致使轉型進度緩慢。針對產業現況,吳鳳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於10月至11月間執行產業發展署「AI數據應用工作坊」計畫,協助企業運用AI技術優化生產及管理流程。
吳鳳科技大學於樂億皇家舉辦製造業AI大語言模型基礎與應用。(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本系列活動共吸引雲嘉南112家企業參與,涵蓋金屬加工、機械製造、塑膠成型、化工原料、汽車零組件及綠能設備等多元產業,顯示業界正積極投入AI技術。本次推動具跨園區、跨產業規模,主要感謝於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台南分局曹家文分局長的大力支持。促使企業深入了解AI可協助產線品質穩定度、排程決策等效益。他指出,智慧製造已不再是大型企業專利,而是所有製造業維持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之必備條件。分局積極促成產區與學校合作,推動技術深化落地,形成園區示範案例。
吳鳳科技大學於桂田酒店舉辦AI行銷拓展及策略優化之應用研習。(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吳鳳科技大學採「企業資料建構AI模型」作為推動模式。企業攜帶生產排程資訊、瑕疵影像及產品屬性等資料參與課程,現場導入AI系統完成建模、測試與驗證。該工作坊強調實務操作,協助企業當日取得可用成果,將AI技術即時應用於工廠流程改善。
本計畫由吳鳳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統籌執行,運用「計畫案申請+校系整合+園區媒合」三重模式。研究發展處主動深入企業,瞭解產業需求並設計課程。執行面由機械與智慧製造工程系戴子淳助理教授負責技術導入與AI實務,協助企業完成影像與排程模型建置;數位科技與媒體設計系顏思偉研發長則負責產學媒合策略及三方合作機制,提升推動效率。後續將持續深化AI應用,如瑕疵辨識、排程儀表板及數據整合,協助企業加速智慧製造及ESG數據管理。最終目標為建立「雲嘉南AI智慧製造協作網絡」,推動AI導入成為園區共同提升模式。
吳鳳科技大學機械與智慧製造工程系在本計畫中展現專業領導與技術優勢,藉由產線自動化及AI應用導入經驗,結合機械工程技術,有效推動企業AI影像辨識及智能排程。例如與金屬加工合作廠商,瑕疵檢測專案,自主AI模型檢測效率提升50%、誤差率降低30%。
吳鳳科技大學蔡宏榮校長表示,本校會持續推動跨領域合作及產學共創,結合專業教師及資源,擴展產業數位轉型深度與廣度。定期舉辦技術分享與輔導工作坊,幫助企業克服導入瓶頸,促使AI技術於產線及決策管理落實,推動南部地區製造業智慧技術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