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首頁/旅遊美食/從飯店到心的歸宿:KOKO HOTELS重啟旅宿的幸福

從飯店到心的歸宿:KOKO HOTELS重啟旅宿的幸福

(記者陳光蘊 台北報導)讓旅人回到「第二個家」——從整併再出發的款待哲學。日本商務旅館新勢力 KOKO HOTELS,整併三大品牌後以 「人情的設計」 為核心,重新定義旅宿標準。北極星控股集團營運總監暨副總裁下嶋一義(Kazuyoshi Shimojima) 談未來佈局、設計靈魂與亞洲款待之道。

20251110122316Kvvt
KOKO Peremier 熊本飯店。(圖/北極星控股提供)

一場從「再定義」開始的旅程
在東京車站與銀座之間的靜謐街區,一座低調卻溫暖的建築,成為許多旅人心中的第二個家。這裡不是新品牌的誕生,而是一段「重新定義」的開始。KOKO HOTELS 在2024年完成對三大飯店品牌的整併,正式啟動新世代的酒店系統。從品牌重塑到空間再造、從科技導入到文化精神,下嶋一義(Kazuyoshi Shimojima)帶領團隊,試圖回答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什麼樣的住宿,才能讓人想再次回來?」
 
整併,是一場重新描繪的地圖
下嶋一義(Kazuyoshi Shimojima)回憶整併初期,笑著說那像是一場「精密的手術」。不同品牌代表不同的歷史與記憶,若強硬融合,反而會失去靈魂。「我們不追求統一的格式,而是尋找共通的精神。」KOKO HOTELS 將「整併」定義為文化融合,而非制度統合——從管理到前線接待,都強調「以人為本」的連結。

202511101226311512
北極星控股集團營運總監暨副總裁下嶋一義(Kazuyoshi Shimojima)(圖/北極星控股提供)

人情的設計:讓旅人感受家的溫度
對田口而言,設計不只是視覺,更是情感的溫度。KOKO HOTEL 的大廳採用柔和色調與自然木質,讓旅人一踏入便能卸下城市的緊繃。「我們希望每一位住客感受到的是:有人在等你回來。」這樣的理念,來自日本 「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 的待客精神。他強調:「真正的款待,不是多豪華,而是是否能提前察覺客人的需要。」
 
在地文化的靈魂:每一間飯店都是一座小博物館
整併後的 KOKO HOTELS 並未走「標準化」的無印風,反而擁抱「差異化」。京都館以茶道與和紙藝術為靈感、福岡館融入博多織紋樣、淺草館則呈現昭和懷舊元素。「我們相信旅館應該像一座城市的縮影,讓人透過住宿認識地方。」因此,每一館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牆」,展示與在地職人合作的創作。

20251110122808pw9P
KOKO HOTELS客房提供日式高湯包暖心又暖胃。(圖/北極星控股提供)

科技營運的隱形手:讓溫度與效率共存
當全球飯店業者爭相數位化時,KOKO HOTELS 選擇了一條「低調但精準」的科技之路。從 AI 客服、行李管理到能源控管系統,科技讓前線員工能更專注於「人」。「科技不是要取代服務,而是讓服務更專注於人心。」下嶋一義(Kazuyoshi Shimojima)語氣堅定地說。他希望客人幾乎感覺不到科技的存在,只留下流暢與自在。
 
未來願景:以亞洲為心,向世界款待
整併完成後,KOKO HOTELS 將以日本為核心,逐步向亞洲主要城市展開合作。除了既有的日本據點,台灣、越南與韓國都在積極評估中。「我們的目標不是開最多的館,而是開出最被懷念的一間。」他相信,在 AI 與自動化橫行的時代,最難被取代的競爭力,就是人情。

202511101231134S8v
日本KOKO HOTELS親切接待貴賓蒞臨。(圖/北極星控股提供)

旅宿的未來,不只是一晚的停留
離開東京的那天,窗外飄著細雨。下嶋一義(Kazuyoshi Shimojima)對團隊說:「我們的工作不是提供床,而是創造歸屬。」這句話,成了 KOKO HOTELS 整併新章的註腳。當品牌與文化交織、科技與人情並行,也許這就是旅宿業的下一個答案——讓旅人不只是入住,而是回家。

精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