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如萱/台北報導)全台唯一靜態空拍比賽「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今(1)日在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頒獎典禮。環境部長彭啓明親臨現場,表達對環境議題與空拍影像紀錄的支持。本屆攝影獎延續首屆的熱烈迴響,徵件數突破3,000張,共有121件作品進入決審,最終嚴選出34件獲獎佳作。這些作品將於11月5日起,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A區文化藝廊展出三個月。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從高空視角看見台灣的呼吸與變遷。
飛閱台灣攝影獎所有人合照。(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新視角下的土地對話 展現時間與環境的對話力量
本屆競賽除延續「自然映像」、「人文紀實」兩大類別外,特別新增「影像故事」組,鼓勵攝影師以連續影像的方式,記錄時間與土地的對話。入選作品視角多元,涵蓋淡江大橋興建歷程、南迴公路截彎取直工程、丹娜絲颱風後的地貌痕跡等環境現場,展現空拍鏡頭獨特的時代見證力。
飛閱台灣攝影獎得獎人自然映像金獎吳奕欣(中) 、首獎許清勝(左) 、 人文紀實金獎余志偉(右)。(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首獎作品《群峰九九》跨越時空,以九九峰的不同時期影像與齊柏林導演1997、1999與2012年作品對照,呈現土地災後復原與記憶重生的軌跡。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歐晉德表示:「這件作品讓我們重新看見時間的力量,也提醒我們——只要對土地懷抱關懷,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位齊柏林。」
「用影像 創造改變的力量」 齊柏林飛閱台灣攝影獎(1)日舉行頒獎典禮。 (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提供)
得獎者現身分享 用影像延續齊導的飛行精神
頒獎典禮後,現場同步舉行「得獎作品特展暨交流茶會」。多位得獎者表示,齊柏林導演的影像啟發他們以空拍方式觀察環境議題,也學會從「看見」開始思考改變。
本屆首獎得主許清勝在感言中提到:「《群峰九九》捕捉的不只是山峰的壯闊,還有經歷過地震後時間流逝的痕跡,表現出山川的雄偉,也有對大自然的敬畏。」他進一步分享,空拍對他而言不只是一種技術,更是攝影視野的解放,「能用鏡頭記錄這片土地的美麗與真實,這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讓環境關懷飛得更遠 桃園機場成為台灣故事的窗口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表示,本屆得獎作品展覽以「飛閱台灣」為主題,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 A 區文化藝廊展出。機場作為國門與世界的連結點,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國際旅客感受台灣的環境變遷與生命力,延續齊柏林導演「以影像守護土地」使命。
基金會同時感謝合辦單位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長期夥伴全家便利商店、中華電信,以及今年新加入的昇恆昌基金會,共同協力推動。透過跨界合作,讓環境關懷的力量不只留在地面,也能翱翔國際,持續被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