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一對青年返鄉創業 傳承父母的愛與故鄉的溫度                嘉市全民防衛動員、全民戰力綜合協調及災害防救三合一會報                第5作戰區增派兵力 馳援花蓮光復災後復原               

首頁/旅遊美食/文化遇見世界!ANTOR拜訪馬祖國際藝術島的交流新篇章

文化遇見世界!ANTOR拜訪馬祖國際藝術島的交流新篇章

(記者陳光蘊/台北報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的詩句,恰如馬祖此刻的寫照。當秋天的海風帶著鹹香,晨霧在石屋間流轉,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在浪濤聲中緩緩揭幕。
今年的主題「夢土 Dreaming Island」不僅是一種寓言,更像是一場召喚——它邀請人們走進島嶼的呼吸,傾聽海浪、石屋、軍事據點與漁村的低語。從9月5日至11月16日,來自世界各地的40餘件作品散落在四鄉五島,如繁星般點亮馬祖,讓邊陲海島成為國際藝術的舞台。這不僅是一場展覽,而是一段詩意的群島樂章。

20250930220818W7I8

跨島而來:ANTOR的國際行腳
這段夢土之旅,也迎來了外國駐台觀光代表聯合會(ANTOR)會長蔡璧如,帶領會員代表遠渡馬祖參訪。對他們而言,這不是一次例行的觀展,而是一場文化外交的深度行腳。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曾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在這座被海潮環抱的群島上,ANTOR一行人的每一步都在重新浸潤——在藝術與歷史的交錯中,他們既是觀者,也是參與者;既走入當代創作,也觸摸到馬祖的集體記憶。
 
藝術即生活:漁村的詩意
北竿橋仔村,晨曦漸明,石屋與海霧交織出一幅靜謐的畫卷。藝術作品《漁汐》用草繩與纖維模擬潮汐的律動,當風吹過,影子隨之顫動,如同海浪拍岸的回聲;《魚漬》透明材質的裝置,重現漁民曬魚的工序,空氣裡似乎都瀰漫著鹽分的記憶。
ANTOR成員忍不住伸手觸摸,感受作品粗糙而真實的質地。蔡會長微笑著說:「這裡的藝術提醒我們,文化不是靜止的標本,而是流動的生活。」正如老子所言:「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藝術早已潛伏於日常之中,藏在織網的手勢、搖曳的草影、以及海面閃爍的光點裡。

20250930220919cEa6

軍魂與信仰:歷史的光影
走進北竿軍魂電廠,黑暗與陰影如同凝固的時光。藝術家以光影裝置打破沉默,將昔日冷戰的緊張與恐懼轉化為歷史的低語。每一束光都像是記憶的裂縫,提醒人們此地曾承載的重量。
芹壁村的《鐵甲元帥三部曲》,更是讓觀者驚嘆。影像、裝置與古老的儺舞儀式交織,石屋與海風成為天然舞台,將神靈與人世緊緊相連。這一刻,讓人想起《聖經‧約翰福音》:「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然而,在馬祖,藝術點燃了光,讓沉睡的歷史不再只是博物館裡的靜態記憶,而是活著的故事。
 
時間的旅程:從戰地到夢土
南竿「枕戈待旦」紀念碑前,夕陽餘暉映照碑文,彷彿將戰地歲月定格在永恆的守望。夜幕降臨,舞鈴劇場的《生命之光》以扯鈴、舞蹈、新馬戲與多媒體交織,海浪聲成為節拍,光影化作舞者的衣裳。現場觀眾隨節奏呼吸,眼神隨之閃耀,彷彿與整片海洋一同起舞。
翌日,北海坑道內,黑暗與潮聲合奏,腳步聲在石壁間迴盪,時間像被放慢。77據點「等待美術館」則將湛藍海景引入室內,觀者彷彿站在畫布之中。另一側,《哥吉拉計畫》警示著自然與科技之間的拉扯,提醒人類未來必須面對的試煉。
尼采曾言:「一切真正偉大的思想,都是在行走中誕生的。」這場跨島旅程,正是馬祖以藝術為語言,帶領觀者一步步走入夢土的心臟。

20250930220944d10D

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為了讓藝術更貼近人心,本屆藝術島推出智慧導覽APP。支援中英雙語、離線使用,且由藝術家親自錄製語音,讓旅人即便在無訊號的坑道裡,也能聽見創作者的心聲。
蔡會長深受感動:「彷彿島嶼親自對我們低語,把藝術變成一段旅程的對話。」這句話讓人想起泰戈爾的詩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馬祖正是以歌回應歷史的創痛,用藝術與科技交織出療癒的旋律。

202509302210404G3K

夢土的回聲
返程時,飛機緩緩升空,霧氣漸散,海光閃爍如夢。ANTOR的成員們帶走的,不只是滿滿的紀錄,更是一份深刻的啟示——馬祖已經把邊陲的戰地,轉化為世界旅人共享的夢土。「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將在夢中重返。」卡夫卡的低語在心中迴響。這片群島,從歷史的陰影中振翅,以藝術為翼,正飛向國際舞台,飛向每一顆願意傾聽的心。馬祖,不只是地圖上的座標,而是一座漂浮在世界心中的夢境。(圖/記者陳光蘊翻攝)

精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