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嘉義市政府響應9月國際失智症月辦理系列活動,9月10 日下午在市政府9樓大禮堂舉辦《這樣生活不失智》講座,特別邀請作者之一蔡佳芬醫師,分享最新的失智症預防觀念,教導民眾如何「存腦本」,透過日常習慣活化大腦、延緩失智。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中)曾家琳副處長(左1)蔡佳芬醫師(右1)。(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全球失智症人口已超過5,500萬人,每3秒即增加1位失智者,台灣亦突破35萬人,且數字持續攀升。失智症不僅影響記憶力,還常伴隨妄想、焦慮、暴躁等精神行為症狀,對日常生活與照護造成巨大挑戰,成為家庭與社會沉重的負擔。如何有效預防與延緩失智,已是全球公共衛生及長照政策的重要課題。研究指出,多達40%的失智風險來自可改變的生活習慣,只要掌握關鍵原則,就能為自己與家人打造「不失智」的健康生活。為此,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在失智防治月,再度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攜手合作,邀請專業醫師解析科學研究支持的預防技巧,即時解答民眾對失智症的迷思,並帶領大家作「大腦保健體操」,將完整動作帶回家,天天動腦保健。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蔡佳芬醫師、曾家琳副處長等貴賓與參加民眾合影。(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推估嘉義市失智者約有4,187人,面對高齡化社會伴隨而來失智海嘯的嚴峻挑戰,市府自107年起超前佈署辦理「逆齡人生課程」,結合失智症預防、運動、營養與慢性病防治等內容,鼓勵長者主動學習與互動。廖局長強調失智友善就是「認識失智、積極行動,就是最好的預防!」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失智症防治與照護宣導,副處長曾家琳指出,研究顯示可透過「六大關鍵行動」降低失智風險,包括腦動、身動、人際互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及慢性病管理。其中,基金會特別研發《大腦保健體操》,融合有氧、阻力、協調、平衡、雙重任務、體智活動與節奏律動等七大元素,結合曼波、恰恰等舞步設計,不論坐姿或站姿皆可參與,降低運動門檻,適合失智者、健康長者及一般民眾共同參與。今日現場由林麗秋教練帶領全場實際演練,動作活潑易學,民眾相當認真參與。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廖育瑋局長勉勵參加民眾。(圖/記者黃音文翻攝)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國健科陳秀玲科長呼籲,透過失智症活動倡議,讓市民正確認識失智症,重視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並破除迷思與污名,讓患者與家屬同樣享有參與社會及基本人權的機會,一起建構真正失智友善的城市。歡迎民眾自行下載「大腦保健體操」完整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Yvpqbo3FAw,動手動腳防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