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銘瑞/屏東報導)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日本「日台里山交流會」於114年8月20至25日合作舉辦「臺日里山實務交流研習」。日本團隊由中村伸之(Nakamura Nobuyuki)會長帶領投入里山場域經營的專家及大專青年一行13人,於8月20-24日到霧臺鄉神山部落進行定點交流,並於8月25日回到屏科大舉辦「臺日森・川・里・海連結的永續社會研討會:里山社區的跨域協作」。
部落參訪合照。(圖/屏科大提供)
邀請臺灣及日本里山里海實務工作者分享臺灣與日本在里山發展與案例,包含屏科大施玟玲副校長、農學院林宜賢院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管理組黃綉娟副組長、林其徹科長、蔡孜奕視察和其他各分署夥伴同仁、法鼓文理學院黃信勳助理教授、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薛美莉組長、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李光中教授,以及社區林業和各地關心里山議題夥伴出席共同參與盛事。
部落參訪合照。(圖/屏科大提供)
屏科大施玟玲行政副校長提到, 非常歡迎日本以及來自全臺各地的關心里山議題的專家學者齊聚在屏東科技大學,非常榮幸能見證日臺里山交流邁向第九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管理組黃綉娟副組長肯定,臺日里山交流這次做到了青年世代傳承、專業支持、深度里山體驗,是臺灣推動里山倡議、社區林業的重要里程碑。日台里山交流會中村伸之會長表示,非常感謝林業保育署以及陳美惠教授團隊的安排,能在這次完成里山知識的世代傳承,奠定里山倡議未來的重要基礎。農學院林宜賢院長則說陳美惠教授是屏科大重要的學者,二十多年來推動社區林業計畫,是大家共同學習的楷模。
研討會由講者進行臺日案例交流,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社區保育科科長林其徹首先分享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臺灣各地推動里山倡議的脈絡與展望,自2002年的社區林業起始,到2010年推動里山倡議,至2018年至今不斷努力建立國土綠網,林業保育署的核心目標始終是復育與森林健全,也分享森林的惠益。林其徹科長也提到,透過里山倡議的實踐,能讓保育及利用共行,在日常的管理與協作中,慢慢把自然與社會重新織合在一起。接著,新北市貢寮森川里海社區合作社青年簡珮瑜分享貢寮水梯田的永續里山及農創故事,從地景的豐富性如桂竹林、草原、茶園及水梯田的彼此交織,凸顯貢寮的特殊性,也提到此處水梯田是臺灣少數仍保留「手耕」的地方,也保有與生物密切的關係,比如仍與水牛共耕,維護田埂及田壁的草生相,而這樣的自然環境與人為耕種地景,造就了貢寮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臺南左鎮長期耕耘,經營左達工作室的青年賴政達則分享了自身回鄉經營社區的行動與成果,透過藝術彩繪、竹編工藝共創擾動社區及社區中的長輩,逐步培力與行動,將左鎮打造成具有生活感、積極在地參與、藝術交流的地方。
屏科大表示,日台里山交流會於霧臺鄉神山部落為期五天的交流,實地參與部落傳統農耕及家庭農園工作,並透過臺灣及日本夥伴們不同的專長,彼此學習並實踐。臺灣夥伴示範如何架設猛禽棲架、營造獨居蜂巢,日本青年夥伴則以木工藝專長,帶領部落居民一同設計製作部落特色牌誌。同時,也進行部落文健站長輩及孩童互動,部落踏查及訪談等臺日共創的活動,透過深度的活動體驗設計,深入認識原鄉里山的文化特色及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文化。而「日台里山交流會」也帶來日本里山場域經營的新進展,來自NPO法人佐佐木由巳子女士(Sasaki Yumiko)分享「農福連結:農福共融打造社區空間」,以及在日本日漸蓬勃發展的森林幼兒園,來訪專家日本琵琶湖之森幼兒園西澤彩木女士(Nishizawa Saiki)擁有豐富的經驗,以專業知識與部落實踐中的文化與行動交流,透過臺日雙方彼此不同的里山專業,除了過往的交流形式,期望能更將知識落地深入實踐行動中,建立國際里山專業網絡的深度鏈結。
Atelier Kaze 景觀設計事務所河合嗣生(Kawai Tsuguo)先生說,非常開心可以再次來到霧臺鄉神山部落,這次用更長久的時間體驗這裡的里山環境,非常驚艷於過去總覺得石頭是很堅硬、沒有彈性的存在,但透過這次認識魯凱族砌石的文化,發現石縫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小生命,是最棒的景觀設計。部落青年徐姿宜說,這次的交流不只是部落分享傳統知識給日本的里山夥伴,更重要的是能與日本的青年深度交流,在四天的相處中,透過與日本年輕世代的討論與回饋的過程,以不同的視角看見自己文化的特殊之處與價值。此次交流由日本專家引介青年走入部落、深度體會里山日常,實地參與生態保育、文化體驗與社區服務,看見人與土地之間的互助與連結,理解里山不只是環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價值觀。這樣的經驗將成為青年投身社區、推動永續行動的重要養分,創造世代傳承,也讓臺日之間的友誼與合作在土地上持續生根發芽,繼續攜手創造人與自然共榮共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