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謹榕 / 綜合報導)在苗栗出磺坑的幽靜山谷深處,一棟承載百年歲月的歷史建築六號處長宿舍,近日以嶄新的姿態重獲新生。這不僅是一棟老屋的華麗轉身,更是一場深具人文底蘊的對話與油礦記憶的溫柔相遇。
這次活化,正是響應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的理念,歷經多年精心修復與籌備,將出磺坑三處極具歷史價值的日式宿舍建築——六號處長宿舍、四號宿舍與南寮十三號宿舍,賦予了文化旅宿與地方展演的新生命。
其中,率先啟用的「微光之丘」第一館,前身為原出磺坑的最高階主管宿舍,建於昭和十年(1935年),保有完整的日式木構建築形式與雅致的庭園空間。在「微光書旅」團隊的策劃下,這裡導入了書店、旅宿、展覽等多元功能,巧妙轉化為一個讓旅人能靜心駐足、感受時光流轉的文化旅宿空間。其餘兩處宿舍也各具特色:一處規劃為結合文化駐村與青年住宿的友善青旅,另一處則以自然慢旅與藝術療癒為主題的體驗場域,共同為出磺坑聚落形塑出融合知性、感性與社區參與的文化新風貌。
火與土的傳承:苗栗陶的生命力
苗栗陶,這項與土地共生、承載百年燒製技藝的藝術,其生命力的源泉正是來自出磺坑豐沛的天然氣火源,以及苗栗獨有的沃土。火與土的淬煉,成就了苗栗陶獨特的風貌。令人驚奇的是,在這片山林間,曾有兩群看似截然不同的職人—油礦工作者與陶藝師,他們的故事在此交織,共同譜寫了一段工藝與能源相伴的歷史篇章。此次六號宿舍的開幕,特別邀請到不二陶工坊的陶藝家賴羿廷老師,獻上他精心創作的系列作品。賴老師的創作,不僅僅是器物,更是將苗栗八景中「三台疊翠」與「磺窟響泉」的山水意象,巧妙地注入陶土之中。每一件作品,都如同詩意的載體,讓在地記憶與人文技藝,在形與色之間凝結,為這座歷史感厚重的空間,增添了來自當代陶師的溫度與生命力。

活化歷史:讓文化再次呼吸
歷史建物的活化,從來不止於修復一磚一瓦、一窗一戶。它更深遠的意義在於,讓沉睡的文化得以再次呼吸,讓過往的記憶與當下的生活產生連結。如今的六號宿舍,已不僅是一處旅宿、一間書房,它更是微光閃爍的山丘,是陶藝與記憶交會的場域,邀請旅人與在地居民一同來此,感受歷史與藝術共舞的獨特魅力。(圖/微光書旅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