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首頁/社會時事/航向母親的島嶼帛琉「無私分享號」抵蘭嶼舊開元港

航向母親的島嶼帛琉「無私分享號」抵蘭嶼舊開元港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 乘浪穿越太平洋海路,歷經18日航程的帛琉「無私分享號」(AlinganoMaisu),終於在今(8)日抵臺!為推動航海文化再生,海洋委員會啟動「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支持臺東縣政府與密克羅尼西亞航海協會(Micronesian Voyaging Society)打開南島國際交流的新頁,由航海大師Sesario Sewralur領航「無私分享號」,開啟這段「航向母親的島嶼」的歷史性航程。

20250508195537DjF1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指出,此次南島帆船來臺與東海岸部落交流,充分再現「海洋無界、文化永傳」的大航海精神,臺帛兩國不僅是南島文化隔海輝映的燈塔,更將透過海洋合作,為亞太地區貢獻更美好的永續藍圖,並強調,臺帛兩國同為海洋之邦,去年12月總統賴清德「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親訪帛琉總統惠恕仁,無論在海洋生態保育、海洋廢棄物治理、海上救援或海洋文化再生等議題,臺帛雙方皆以實際行動深化夥伴關係。

20250508195551S6ni

海洋、島嶼、舟船,交織出南島語族的故鄉。臺灣是南島文化記憶的起點,在我們共享的意識伏流中,傳承來自星辰與海浪的密碼,那是南島語族的靈魂之歌。為喚醒這沉睡於血脈中的海洋基因,海洋委員會創新推動以「船」為載體、「出航」為核心架構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串聯全國各界一起從海洋知識建構、航海技藝傳習、造舟技藝傳承與海洋藝文扎根創新等領域,引領國人化心靈為舟,航向海洋,連結國際。

202505081956102Df5
海洋委員會表示,臺東縣政府與帛琉航海組織「密克羅尼西亞航海協會」共同策劃,委託「臺東縣原住民族傳統航海發展協會」所辦理的「南島文化傳統舟船國際交流活動」,讓帛琉船舶乘著積累千萬年的航海智慧,重新牽起臺灣與太平洋島嶼的臍帶。來訪的「無私分享號」,船齡18年,是玻里尼西亞式的雙船體遠程航海帆船,擁有高14公尺的單桅桿,17公尺長的船身與5公尺寬的甲板。自2007完成從夏威夷到薩托瓦環礁(Satawal Atoll)的新船首航至此次來臺前,已航行37萬8,900浬。
 
「無私分享號」本次在航海大師Sesario Sewralur的領航下,由10名來自美國、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與澳洲等國家的海上勇士,以傳統航海技術,觀日、觀星定向,看雲、看洋流測距,跨越近1,340浬的海路來到臺灣,其中包括1名臺灣代表—來自臺東縣蘭嶼鄉的張也海‧夏曼導演。
 
做為迎接「無私分享號」的首站,蘭嶼雅美(達悟)族人準備了隆重且富含文化意涵的迎接儀式。活動以傳統船隊伴航揭開序幕,首先是紅頭部落划著十人大舟,自八代灣開始,陪同划行至機場外礁,接著由椰油部落接力,伴隨「無私分享號」持續朝西北航行,直到抵達舊開元港港嘴。船員們登岸時,臺東縣蘭嶼鄉椰油國民小學的學生以傳統迎賓舞蹈迎接,象徵著文化的傳承與交匯。現場有來自帛琉人力資源、文化、經濟發展部部長Ngiraibelas Tmetuchl、觀光局數位行銷代表Tibey Tetael Ongalibang、密克羅尼西亞航海協會副理事長Alan Seid伉儷,以及海洋委員會、部落領袖、頭目與耆老、蘭嶼鄉長與代表會、社區協會代表及當地民眾,跨國共襄盛舉。
 
海洋委員會表示,「無私分享號」的到來,象徵著南島文化血脈的重新連結。臺灣原住民族是南島語族的一份子,也是構成臺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次歷史性的航程,不只是「無私分享號」航向「母親的島嶼」的征途,也是臺灣重拾南島語族古老智慧,開啟重返海鄉的航路。
「無私分享號」規劃在蘭嶼停留3天2夜,於5月10日凌晨再度啟航,預計經過12個小時的航行,抵達臺東縣卑南鄉杉原灣。海洋委員會期待這場南島航海文化的盛事能夠拋磚引玉,觸發更多地方政府、博物館所、學校、社群與團體效法,復振臺灣航海文化。(圖/海委會提供)

精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