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嘉義大學日前與慈濟大學、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及慈濟基金會分別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啟跨校、跨機構、跨領域之深度合作。簽約儀式於花蓮慈濟大學隆重舉行,嘉大由林翰謙校長率洪滉祐副校長、陳瑞祥副校長、張俊賢副校長、夏滄琪主任秘書等多位一級行政主管11人出席,與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及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林俊龍執行長等共同見證這場歷史性合作。此次合作涵蓋醫學教育、中醫發展、USR實踐、青年志工、永續行動及社會關懷等多元面向,展現雙方攜手共創教育共好與人文關懷的強烈企圖。
嘉大發展現代中醫教育,慈濟體系注入臨床與人文實力
林翰謙校長表示,嘉大擁有完整的農、林、漁、牧、教育與理工管理學群基礎,2024年2月已正式向教育部申請設立中醫學系,目標培養兼具中醫理論、臨床實務與中草藥研發能力的現代中醫人才。嘉大擁有117公頃社口林場、農業部三界埔中草藥實驗基地及金獅寮段國有林地,建構出全臺少見的低、中、高海拔食藥用植物研究場域,為未來中醫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透過與慈濟醫療體系的合作,嘉大中醫學系學生可望進入慈濟醫院參與臨床見習與專業實作,並藉由雙方合聘師資與教學交流,強化學生臨床技能與人文醫學素養。嘉大的農業與生物科技研究也將與慈濟的社區營養與健康計畫相結合,共同推動「食農教育」與「健康老化」;師範及人文藝術學院期待與慈濟深厚的人文教育理念契合,肩負中小特幼教師培育工作,未來也將結合慈濟品格教育理念,涵養師培生的人文素養。嘉大學生也能與慈濟的醫療及社福體系緊密合作,在實踐中體會仁愛、培養同理,強化大學教育與實務現場的連結。
互補優勢結合,開啟人本教育與公益實踐新篇章
嘉大以「森林中的大學」自許,四大校區橫跨嘉義縣市,設有七大學院、40餘系所,致力於結合自然資源與教育創新,透過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跨域學習地圖、嘉義巡禮微學分課程與數位職涯導引等多元機制,打造兼具地方關懷與全球視野的學習場域。
慈濟體系在醫學教育、醫療服務、人文關懷與國際志工領域深耕多年。慈濟大學擁有全球首創的「模擬醫學人文課程」與「無語良師」制度,融合臨床技能與人文精神,吸引英美亞各地名校參訪交流,並曾獲《華爾街日報》專文報導。慈濟基金會長期推動SDGs、弱勢扶助、防災教育與志工培育,為臺灣社會公益實踐樹立典範;慈濟醫療體系則秉持「慈悲喜捨」理念,透過人本醫療服務為臺灣醫界注入溫暖與創新。
五大合作核心,共創教育與社會影響力
未來嘉大與慈濟基金會的合作將聚焦於產學合作、服務學習、教育公平、環境永續與社區協作等面向。透過技術轉移促進地方產業創新,引導學生深入社區參與陪伴與扶助行動,並拓展偏鄉教育資源。嘉大豐富的農林資源亦將與慈濟的永續理念結合,進一步推動生態保育與綠色發展。此外,雙方將強化大學、企業與社區之間的協作機制,共同擴展USR實踐與永續發展行動的社會影響力,建構教育與公益交融、地方與國際接軌的合作新模式。
教育再定義,走向人本關懷的永續未來
林翰謙校長強調,此次與慈濟體系的合作,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整合,更是一場教育再定義的行動。嘉大要培育的不只是知識專才,更是願意投入社會、理解生命、服務人群的新世代公民。感謝慈濟基金會、慈濟大學與慈濟醫療體系的支持,透過此次合作,四大單位將攜手打造一個知識與慈悲並重、教育與服務並行的合作平臺,為臺灣教育、醫療與社會注入更多溫暖與希望,共同走向更具人本精神與永續影響力的未來。(圖/記者黃音文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