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銘瑞/屏東報導)讀過社會課本上的水圳建造、開港通商、水(注定了人類與河川的緊密關係,與水共生的生活。今年潮南國小六年級的逆風行課程,孩子們打破界線,跳脫過往騎程,用一趟家鄉溪行-水逆風,揭開家鄉走讀序幕。
水域無動力獨木舟的操縱。(圖/潮州鎮潮南國小提供)
小精緻的水逆風路徑從潮南出發,它是三週後一天長征近百公里的前奏曲,一早,孩子高聲地談論著昨晚雀躍難眠的心情,從想像變事實的興奮,紅磚廣場上負責這次後勤補給的信宏會長、前導帶領的順清校長、領騎的彥霆導師和幾位負責交管、照護的師長們,正忙著協助整理孩子們的裝備,整齊畫一的單車制服在清早的校園中格外顯眼,吸引許多家長和學弟妹的閃亮目光。
水域無動力獨木舟的操縱。(圖/潮州鎮潮南國小提供)
八點三十,出發!領騎一開始的速度並不快,一個接一個而行的車隊看來頗有架勢,從國3崁頂高架下穿越,往園寮村落一路順騎,車隊乘著微風騎走在筆直寬闊的馬路上,左拐右彎沒多久,車來人往逐漸明顯,街邊攤商接連擺設,我們知道,古早味的東港到了。
今年,水逆風的序曲第一站來到守護在地居民神威遠播的東隆宮,校長率領全體人員虔誠祈求此趟逆風行一路平安,接著參訪王船文化館,聽取館員導覽解說,認識享譽全國,與「小琉球」、「南州」並稱屏東三大迎王平安祭典的東港「三年一科」迎王祭典,館中還規劃設計許多王船文化,將討海人一生面對大海的景象,以及如何在遭遇水逆境時培養出的無畏性格顯現其中,讓大夥深切地感受到家鄉漁民的堅忍和虔誠。
來到東港,黑鮪魚、雙糕潤,還是小琉球?當然不只如此,位在東港與林邊交界的大鵬灣蘊藏豐富生態,還有一條長約16.4公里的環灣自行車道緊鄰,此次,孩子們挑戰的不只騎乘,還有水域無動力獨木舟的操縱。天然的水流力量大,判別水流方向是重要的第一步,孩子們對周圍夥伴大聲喊著要穩定重心,讓身體成為水流的一部分來克服其所帶出的無法預料變化,海面上驚呼聲、歡笑聲不斷,各個在熾熱陽光下使盡全力的划動,不讓水流隨易地帶走,太陽公公發威把人曬得發燙,孩子們揮汗相互合作左右前行,划動一次槳都是一種掌控與挑戰,考驗著內在堅定意念。
全程37公里的家鄉走讀首部曲-水逆風,體驗的是一種身體與水自然深度合作甚至搏鬥堅持的過程,感受的是被水徹底包圍的滿心興奮,孩子返校後七嘴八舌說個不停,明明滿身黏膩,仍急切的要跟旁人分享過程中所見所感、獨到感受,一趟水逆風讓大夥體現了自發、互動、共好的精神。